从《琅琊榜》的“席地而坐”看今榻榻米的“跪坐文化”
功能需求: 榻榻米
《琅琊榜》开播已快一年,至今仍非常火爆。今天和瀛榻榻米就和大家谈谈琅琊榜家居文化。
马未都先生在《百家讲坛》中专门讲过古代的床:两汉前主要还是坐于席,卧于很矮的床,家具多比较低矮。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形家具与中原家具融合后,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的家具,如垂足而坐的椅子等。
相应的,卧具也渐渐地高了,逐渐形成了塌。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严嵩被抄家时,竟然被抄出了六百多张床来,说明床是古人家中最重要的一种资产。
《琅琊榜》里梅长苏常常依榻携书而坐,品茶而待,温润儒雅的形象让人铭记于心,而与其匹配的住宅,更是浸透了水墨,与青竹的淡淡雅香,质朴素雅,诠释着中式风情。
《琅琊榜》里有哪些熟悉的画面呢?下面和瀛榻榻米就来盘点下。
隔断--是不是觉得和我们的格子门很像?没错,从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格子门。
中式空间非常讲究隔断,而隔断的目的并不在把空间切断,而只是起到一个过渡、一个提醒、一个指示的作用,常常“隔而不断”,具有很强的装饰性。因此,装修时在一些转折过渡空间里运用“留白”,可以使该空间有更大的弹性,更具韵味。
屏风,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,所谓“屏其风也”。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,起到分隔、美化、挡风、协调等作用。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,相得益彰,浑然一体,是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,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、宁静之美。
榻---沙发是不是从这儿模仿的产物?呵呵哒……塌是地台的缩小版。
宗主所躺卧的,便是“榻”。榻是我国古代人睡的床,准确地来说,是一种比较矮、无栏杆、无围子、平面的、四足落地的卧具。咱们梅宗主就常常在卧榻上运筹帷幄。
塌也是会客的重要场所,显示了中国古代卧具的重要地位。
到最后,宗主病重,体力不支跌坐的这个叫做罗汉床。
罗汉床的出现是在榻之后。因为古人睡在低矮平板的榻上,容易受到门窗缝隙里风的侵扰,所以后来给榻加上了围板。于是,罗汉床便应运而生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扇屏风榻、四扇屏风榻,就基本形成了罗汉床的雏形。到五代时期,罗汉床已经成为古人日常起居和招待宾客的重要场所。
不管怎么说,罗汉床的造型设计既符合古代家具的淳朴厚拙,雄伟沉穆,又不失典雅玲珑, 正好与”罗汉“这个名字相匹配——一面有着佛的庄严面孔,另一面有着罗汉无拘无束的潇洒个性。
会客厅---跪坐礼仪,榻榻米文化的沿袭。
在古代建筑中,家人聚会,见面聊天、接待客人的地方被称为中堂,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客厅。我们现在的客厅的陈设有沙发、有电视。而在古代,中堂的陈设不断变化,剧中所表现的那个时期,人们会客多席地而坐。
席地而坐这种礼仪文化,从先秦到汉朝其地位一直都是稳若金汤的,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才逐渐弱化,往垂足而坐的方向发展,直至隋唐时期逐步被取代。想穿越,但又不想连吃饭都是跪着的,就去唐朝、宋朝等朝代吧。
其实,跪坐是一种非常优雅高贵的姿态。在古代,仅凭这个坐姿就可以判断你是否一个有修养的人,“坐没坐相”肯定是被上流社会所鄙视的。跪坐不是一种简单的姿势,你得抬头挺胸,坐如钟,如果你摇来摆去可是要被孔夫子批判的。
席地而坐,顾名思义,是跪坐在席子上的,这些席子主要是用藤子、蒲草或竹条等各种各样材质编织而成。
“席地而坐”大概在汉朝流传到日韩等国,特别是日本,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,榻榻米就是其中代表。说起来这个,其实是有点遗憾,但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就是这样,难以阻挡。魏晋南北朝以来,高足家具逐渐推广开来,“席地而坐”渐渐被“垂足而坐”所取代,到了隋唐之后更是从主角沦为配角了。